进出口额增长强劲,贸易顺差大幅提高
2020年10月,宁波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海上丝路贸易指数如下:
出口贸易指数为145.45点,环比下跌6.01%,同比上涨8.58%;出口贸易指数为164.44点,环比下跌1.07%,同比上涨11.39%;进口贸易指数为126.12点,环比下跌11.85%,同比上涨5.07%。
10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84万亿元(人民币计价,下同),增长4.6%(同比值,下同)。其中,出口总额1.62万亿元,增长7.6%;进口总额1.22万亿元,增长0.9%;贸易顺差4017.5亿元,增加34.9%。1-10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5.95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1.1%。其中,出口14.33万亿元,增长2.4%;进口11.62万亿元,下降0.5%;贸易顺差2.71万亿元,增加16.9%。
从区域来看,在前9个月我国对东盟贸易保持正增长、对欧美传统市场贸易额降幅收窄的基础上,我国对主要伙伴贸易数据全面恢复正增长。1-10月,东盟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其实现贸易总额3.79万亿元,同比增长7%,占我外贸总额的14.6%;对东盟出口2.11万亿元,增长7.3%;自东盟进口1.68万亿元,增长6.6%;对东盟贸易顺差4279.2亿元,增加10.1%。我国与欧盟贸易总额为3.62万亿元,增长3.5%,占我外贸总额的13.9%;对欧盟出口2.19万亿元,增长5.8%;自欧盟进口1.43万亿元,增长0.3%;对欧盟贸易顺差7645.7亿元,增加17.9%。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额为3.2万亿元,增长3.9%,占我外贸总额的12.3%;对美国出口2.48万亿元,增长3.6%;自美国进口7256.5亿元,增长5.2%;对美贸易顺差1.75万亿元,增加3%。日本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总额为1.8万亿元,增长1.5%,占我外贸总额的6.9%;对日本出口8091.7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自日本进口9867亿元,增长2.7%;对日贸易逆差1775.3亿元,增加17.1%。
从出口商品类别看,1-10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8.45万亿元,增长3.8%,占出口总值的59%。同期,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额为9084.1亿元,增长34.8%;服装7768.7亿元,下降6.9%。此外,出口成品油5098.2万吨,减少3.4%;钢材4442.5万吨,减少19.3%。总体来看,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进一步提高,出口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在进口方面,1-10月,我国进口铁矿砂9.75亿吨,增加11.2%,进口均价上涨3.8%;原油4.59亿吨,增加10.6%,进口均价下跌30.5%;煤2.53亿吨,减少8.3%,进口均价下跌9%;大豆8321.7万吨,增加17.7%,进口均价下跌0.6%;天然气8126.1万吨,增加4.7%,进口均价下跌22.1%。此外,进口机电产品5.31万亿元,增长4.4%。其中,集成电路4356.9亿个,增加22.4%,价值1.98万亿元,增长16%;汽车(含底盘)71.4万辆,减少15.4%,价值2457.9亿元,下降7.9%。
11月,我国制造业PMI为52.1,较上月回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恢复性增长有所加快。国外方面,美国制造业PMI为57.5,环比下降1.8;日本为49.0,环比上升0.3,德国为57.8,下降0.4;法国为49.6,下降1.7;英国为55.6,上升1.9;俄罗斯为46.3,环比下降0.6;印度为56.3,下降2.6;巴西为64,下降2,7。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PMI涨跌不一,就整体而言,11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3.9%,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全球制造业复苏势头出现波动。
10月衡量我国与中东欧贸易的“17+1”进出口贸易指数报收于247.80点,环比上涨1.65%,同比上涨30.00%;出口贸易指数报收于248.96点,环比下跌1.27%,同比上涨17.42%;进口贸易指数报收于245.25点,环比上涨8.78%,同比上涨70.46%。根据欧盟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在今年三季度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163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经济增长极大地造福了世界。目前,很多国家因新冠肺炎疫情反复而开工不足,日常消费品、工业制成品的需求增加了对我国的依赖,促进了我国出口的持续增长。从目前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的表现看,预计2020年11月的海上丝路贸易指数仍将保持较高幅度的提升。
上海自贸区启动全球营运商计划
新华社上海12月17日电(记者何欣荣)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企业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16日,上海自贸区全球营运商计划在浦东外高桥正式启动,来自英国、德国、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41家企业首批签约,将在自贸区内建设可以覆盖全球业务的高能级功能总部。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这是中央对浦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全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保税片区率先实施的全球营运商计划,将成为浦东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支撑。
所谓全球营运商,是指运作范围至少覆盖两大洲,营运模式至少涵盖贸易、投资、分拨、研发中的一种,面向全球、配置全球的企业高能级功能总部。在16日的启动仪式上,41家国内外企业首批签约。其中,松下采购(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松下电器全球采购(中国)有限公司,并获颁营业执照。
“过去,‘全球’二字只有松下日本采购总部才能够使用,现在加进了我们这家注册于中国的公司名称中。随着定位的明确,我们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优势,将覆盖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业务进一步扩大。”松下电器全球采购(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田哲史说。
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福斯特表示,蔡司中国区域最新财年的营业收入达到80亿元人民币,这使得中国超越美国和德国,成为蔡司在全球的第一大市场。“接下来,蔡司德国总部会把一些新的全球职能部门和项目如规模化的显微镜项目,逐步搬到中国。”
作为对外开放高地,上海自贸区保税片区吸引了来自139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家企业。许多企业从最初的一家代表处做起,发展成贸易公司或者加工企业,再升级为中国区总部。
“企业越做越大,就有很强意愿进行全球资源配置,但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贸易便利化、资金结算等。我们新推出的全球营运商计划,运用‘一企一策’的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制’支持方案。”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彦峰表示,很多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解决,希望通过努力,让企业找到人、找对人,打造政务服务“铁打的营盘”。
易之家专注外贸大数据收集、挖掘、应用及服务十余年;为解决“外贸中的诸多痛点”打造了全新的江南体育app下载苹果手机版 查询系统——GPM系统(tradesns.com)可帮助外贸企业快速找到相匹配的精准采购商、精准采购负责人,将80%的时间放在20%的精准客户身上,缩短客户开发周期和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和成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