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人找方法,末流的人找借口
找借口的员工,是单位里最不受欢迎的员工
找方法的员工,是单位里最受欢迎的员工
“在当今社会里,什么样的员工最受单位欢迎?”
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个高级别总裁班上,作为主讲老师的我,向大家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负责的员工,我相信,这肯定也是你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假如你了解这一点,你在职场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制约,要走很多的弯路。假如你不清楚了这一点,你就找到快速发展的钥匙,成功机率会大大提高。
不管你是否已有结论,希望下面的故事和观点,能够为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提供借鉴。
一位姓黄的老总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10多年前,他在一家建筑材料公司当业务员。当时,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讨帐。产品不错,销路也不错,但产品销出去后,总是无法及时收到款。
有一位客户,买了公司10万元产品,但总是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付款,公司派了三批人去讨账,都没能拿到货款。当时他刚到公司上班不久,就和另外一位姓张的员工一起,被派去讨账。他们软磨硬磨,想尽了办法。最后,客户终于同意给钱,叫他们过两天来拿。
两天后他们赶去,对方给了一张10万元的现金支票。
他们高高兴兴地拿着支票到银行取钱,结果却被告知,账上只有99920元,很明显,对方又耍了花招,他们给的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第二天就要放春节假了,如果不及时拿到钱,不知又要拖延多久。
遇到这种情况, 一般人可能一筹莫展了。但是他突然灵机一动,于是拿出100元钱,让同去的小张存到客户公司的账户里去,这一来,账户里就有10万元。他立即将支票兑了现。
当他带着这10万元回到公司时,董事长对他大加赞赏,之后,他在公司不断发展,5年之后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后来又当上了总经理。
这个精彩的讨账故事,博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大家都很钦佩他凡事主动想办法的精神,而且一致认为:他能有今天的发展,与他这种精神密切相关。
与此相反,另外一个老总讲的故事,却让大家对员工素质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说,他曾经正式招聘过一位员工,但没想到,还不到半个月时时间,他就不得不把他辞退了。
那位员工是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学识不错,形象也很好,但有一个很明显的毛病:做事不认真,遇到问题总是找借口搪塞。
刚开始上班时大家对她印象不错。但没过几天,她就开始迟到,办公室领导几次找她提出,她总是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解释。
一天,领导安排她到北京大学送材料,要跑三个地方,结果她仅仅跑了一个就回来了,领导问她怎么回事,她解释说:“北大好大啊。我都在传达室问了几次,才问到一个地方。”
老总生气了:“这三个单位都是北大著名的单位,你跑了一下午,怎么会只找到这一个单位呢?”
她急着辩解:“我真的去找了,不信你去问传达室的人!”
老总心里更有气了:我去问传达室干什么?你自己没找到单位,还叫老总去核实,这是什么话?
其他员工也好心地帮她出主意:你可以找北大的总机问问三个单位的电话,然后分别联系,问好具体怎么走再去;
你不是找到其中的一个单位吗?你可以向他们询问其他两家怎么走;
你还可以在进去之后,问老师和同学……
谁知她一点也不理会同事的好心,反而气鼓鼓地说:“反正我已经尽力了……
就在这一瞬间,老总下了辞退她的决心:既然这已经是你尽力之后达到的水平想必你也不会有更高的水平了。那么只好请你离开公司了!
虽然女孩的举动让很多人难以理解,但大家还是认为,像这种遇到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找借口推诿的人,在职场中并不少见。而他们的命运也显而易见------凡事找借口的员工,在单位绝对不会有任何市场。
上面所说的两个员工,其实是两种不同员工的代表:前面的那位员工,哪怕遇到再棘手的问题,首先想到的绝不是退缩,而是想办法解决。与此相反,那位年轻的大学生,尽管面临的问题很简单,但仍然找借口不去做,找理由为自己辩护。
找借口失,是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哪怕有现成的办法摆在他面前,他也难以接受,这就是一流员工与末流员工的根本区别。
为此,我这个高级总裁班上,对100多名学员做了一个调查。
我调查的第一个问题是:“哪一类员工,是你们最不愿意接受的员工?”
结果如下:
(1) 工作不努力而找借口的员工;
(2) 损公肥私的员工;
(3) 过于斤斤计较的员工;
(4) 华而不实的员工;
(5) 受不得委屈的员工;
我调查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员工是你们最喜欢的员工?”
结果如下:
(1) 没安排工作却能主动找事做的员工;
(2) 通过找方法加倍提升业绩的员工;
(3) 从不抱怨的员工;
(4) 执行力强的员工;
(5) 能为单位提建设性意见的员 工;
这一调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们以前的结论:凡事找借口的员工,一定是单位里最不受欢迎的员工。凡事主动找方法的员工,一定是单位里最受欢迎的金牌员工!
于是,我想起了曾获取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最佳新秀奖的杰森•基德,他曾经讲述过影响了他一生的一件小事:
小时候,父亲常常带他去打保龄球。他打得不好,为此,他总是找各种理由。
有一天,当他再一次为自己打得不好找借口的时候,父亲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别再找借口了。你打得不好,是因为你不练习,又不愿意总结方法。假如你好好做,你就不会这样讲了。”
这句话给了他极大的震动,此后,一发现自己的缺点,他便想尽办法纠正。不管是打保龄球还是后来打篮球,他都要求自己做到两点:第一比另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第二时刻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最好的方法提升。也正因为这两点,他成了最优秀的球员。
我又想起去参观日本松下公司时,在标语牌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有智慧,请你贡献智慧;
如果你没有智慧,请贡献汗水;
如果你两样都没有,请你离开公司。”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员工其实可以分为三种:
(1) 具有敬业精神并能找到方法的员工。他们拥有智慧并乐于奉献智慧,这份智慧必然会给企业创造财富。毫无疑问,这类员工,是最好的员工。
(2) 敬业但是缺乏方法的员工。他们能够也只能奉献汗水,这种员工单位需要,但他们自身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3) 既不去找对象方法又不敬业的员工。他们什么也奉献不了,所以最终结局只能是离开。
在此基础上,我做了这样的总结:
一流员工既敬业又找方法;二流员工只敬业;末流员工找借口,
假如你想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毫无疑问,你就应该力争做第一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