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市场近年来对超融合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各家厂商的超融合架构实现方法各有不同。首先,企业选择超融合架构的原因,是传统存储解决不了现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问题。
据麦肯锡研究显示,全球的IT数据每年在以 40%
的速度增加中。数据正在逐步影响商业,企业通过数据的分析来做决策与管理。完成快速的分析决策和管理,就需要借助强大的数据中心。
超融合架构作为一种全新的 IT
基础架构,虽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纳,但对于很多刚接触超融合架构的人来说还是会有很多疑惑,比如超融合架构与融合架构是一回事吗,有哪些区别?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是超融合架构?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 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备份软件、快照技术、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等元素,而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超融合概念包含三个要素:
使用通用硬件,具体说就是 x86 服务器,所以如果出现专有硬件的 IT 平台的就不属于超融合;
软件定义,即 IT 服务是通过 x86 服务器里运行的软件实现的,如:分布式存储软件实现数据存储服务;
所有的 IT 服务要在一个平台下,隶属于同一个软件栈。
超融合架构不是为了让单台服务器的存储飞快,而是为了让每增加一台服务器,存储的性能就有线性的提升,这样的存储结构才不限制企业业务的运行,并保证业务的可靠性。
超融合近几年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这要归功于硬件设备。CPU 核数越来越多,服务器的内存容量越来越大,SSD
设备和网络互联网设备越来越快,这意味着:
服务器的资源除了运行业务以外,仍然可以预留出来足够的
CPU,内存资源来运行存储软件。将存储软件和业务运行到一块,既减少了设备量,减少了电力使用,本地读取也提高了 I/O 的存取效率。这在几年前是做不到的,因为
CPU 和内存太有限了。
网络互联越来越快,无论是万兆,40Gb 以太网,还是
Infiniband(无限宽带技术),使得超融合能够将独立的存储设备进行互连,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形成共享的存储池,供上层应用使用。
如果说 SSD 等硬件厂商让单个存储设备跑的更快,超融合的意义就在于,让超大量的这些存储设备一起工作,提供无止境的整体性能和容量。
其次,什么是融合架构方案?
融合基础架构(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是把多个信息技术(IT)组件进行融合,组成一个单一的、优化的计算解决方案。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的组件包括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和IT基础设施管理,自动化和业务流程的软件。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系统集成。融合系统的扩展可以只扩充计算或存储节点,二者没有直接的相互依赖关系。
CN2线是中国电信早期推出的优质线路,又称中国电信下一代承载网,或国际精品网,是中国电信目前质量最高的网络带宽。由于国内的限制,现在CN2线的普及率不是很高。
市面上将存储设备,服务器,网络交换机放在一个机柜里整体交付的融合方案(如:VCE Vb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