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实现“十日通欧洲”
去年全年开行量是2016年的7.3倍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欧班列却开出了加速度。
“去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2406列,同比增长50%,首次突破‘万列’大关,是2016年开行量的7.3倍。”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1月19日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特别是下半年,月开行量保持在1200列上下,连续10个月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8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这相当于每43分钟开行一列。外媒感叹道,疫情期间中欧班列的运行次数不减反增,这展现出“一带一路”在扩大贸易与商业交往中颇有潜力的一面。
中欧班列运载能力全面提升
“中欧班列已经成为支撑全球贸易的重要物流通道。”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院长李鸣涛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斌表示,中欧班列作为国际运输新动脉,作用逐渐凸显。中欧班列的常态化稳定运行有助于降低疫情给中欧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带来的冲击。同时,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的旗舰型项目,中欧班列良好运行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去年全年中国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798.5亿吨公里、4.2亿人次、676.6万吨,相当于2019年的61.7%、63.3%、89.8%。
“同时,远洋海运公司也取消了大量航次,为中欧班列迅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刘斌告诉记者,与空运海运相比,中欧班列优势在于性价比、稳定性、便捷性,已经实现“十日通欧洲”,运输时间仅为传统铁海联运的1/3,运价仅为空运的1/5。
李鸣涛表示,受全球疫情因素影响,欧美国家对于中国制造的产品尤其是医疗物资、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需求大幅增加,促使更多贸易商采用中欧班列开展货物运输。
2020年4月,商务部印发《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作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这份通知提出11条具体举措和工作要求,为中欧班列运行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刘斌说。
2020年,中欧班列运营网络持续拓展,大型枢纽初步形成。“中欧班列已通达21个国家的92个城市,同比增加37个,增幅为67%,在16个国家新建铁路箱境外还箱点8个,累计达80个。铺画中欧班列专用运行线73条,同比增加6条。西安、重庆、成都3个城市中欧班列年开行量均超过20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的58%,班列运营开始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赵辰昕说。
以前经常被诟病的中欧班列回程空载问题,也有了较大改善。赵辰昕介绍说,去年,中欧班列综合重箱率达98.4%,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回程重箱率提升显著,同比提高9.3个百分点。
“这说明中欧班列回程揽货服务体系已经趋于完善,揽货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欧洲贸易商已经习惯于使用中欧班列的物流运输服务。从回程货物类别看,除了满足国内需求的食品、电子产品及原材料外,产自欧洲的中间品增长比较快,说明欧洲国家自身加工制造业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得不更多借助中国的生产加工能力,更加凸显中国在全球生产加工中的枢纽地位。”李鸣涛说。
更好发挥中欧班列竞争优势
一个口岸的变迁就能映射5年来中欧班列的整体升级。
在中国北部的满洲里,2016年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共计1036列次,而2020年则达到3079列次,运行线路从2016年的32条发展到如今52条。班次多了,运行效率却没有下降。通过建设线上数字口岸系统,通关效率大大提高,中欧班列在满洲里口岸的通关时间可以确保在3小时之内。
在全国,“数字口岸系统去年上线运行,创新‘三并二’集并运输模式,口岸交接效率大幅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欧班列客服中心全年累计推送运踪信息51万条,处理运输组织障碍185起。”赵辰昕介绍说。
李鸣涛表示,数字化水平提高是中欧班列提高服务能力、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关键要素。通过数字口岸系统等线上平台的数据共享,可以大幅提升货物在沿线国家的通关效率,同时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可以更好地服务贸易商的个性化需求,降低单证成本等,树立中欧班列独特的精准服务优势。
刘斌认为,发展“数字班列”、提供高附加值服务是中欧班列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必然方向。高价值货源是中欧班列重要的细分市场,只有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综合服务才能进一步吸引高价值货源。
与此同时,中欧班列发展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中欧班列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乱开花’”。刘斌认为,近年来,内陆城市甚至很多沿海城市扎推开通中欧班列,这种“乱开花”现象不利于中欧班列的良性发展。中欧班列的开通应该有一定门槛,发生货源冲突、运输路线重合的中欧班列应通力合作、集拼集运。
在李鸣涛看来,中欧班列面临最大的挑战仍然在于如何持续提升自身相对于海运、空运的竞争优势,如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打造数字中欧班列,在持续提升不同国家间通关效率的同时,实现一点式申报、全流程跟踪、个性化服务,整合更多的端到端服务资源等。
想·“在全球疫情等不稳定因素影响下,全球贸易也面临诸多挑战。得益于中欧班列稳定的服务能力以及围绕中欧班列的贸易服务生态日趋完善,再加上国内各个城市尤其是一些内陆城市对于中欧班列的持续投入,相信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量及支撑货物贸易额等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李鸣涛说。
刘斌同样认为,中欧班列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旧向好,同时中欧班列高效、稳定的运输能力具有一定的客户粘性,预计中欧班列在2021年仍将持续火爆。
菜鸟织网助力全球贸易提速
“希望给进出口商家更强的信心”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去年以来,海运“订舱难、运费贵”的问题就始终困扰着不少外贸企业。有业内人士表示,远洋运价比之前翻了几番,美东航线最高已达5500美元/箱,欧洲航线最高则为5000美元/箱。此外,各项高额附加费也蜂拥而来,极大影响了外经贸企业和国际货代企业权益。
近日,从菜鸟网络获悉,菜鸟全球供应链推出一项新服务,承诺自接到订单后的2个工作日内完成订舱,货物如果错过离港时间,商家将可获得赔付。对此,菜鸟全球供应链总经理赵剑表示:“虽然国际空运和海运的舱位都非常紧张,我们依然愿意做出承诺,希望给进出口商家更强的信心。”
外贸集装箱价高也难求
近期以来,外贸集装箱的市场需求明显增长。菜鸟全球供应链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外工厂、港口、码头的复工率不高,出口的集装箱散落在全球各地,导致回流不畅。有的船运公司发现中国出口需求大,运力紧张运费高,便从海外直接空箱返回。这就造成进出口双向的商家都一柜难求。”
此前,有媒体报道,美国港口卡车运输协会(HTA)曾表示,仅洛杉矶和长滩港就有10000个至15000个集装箱滞留在码头,导致当前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的货物运输“接近完全瘫痪”。美国西海岸港口和芝加哥也对进口激增带来的大量空集装箱一筹莫展。此外,澳大利亚、英国等地港口大量空集装箱积压的情况也同样严重。
“目前,出口商自己去预订集装箱的时间普遍已经从一周拉长到一个月。而且就算订到,也未必保证上船。”菜鸟全球供应链运输部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舱位紧缺,有时候出口商甚至遇到被甩货的情形。
记者从菜鸟全球供应链了解到,目前西欧和北欧、地中海、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美国、中南美洲等区域出发的货轮舱位使用率都已达到或超过100%。这意味着在上述地区或有大量货物无法登船。
与此同时,集装箱和舱位的紧缺也造成国际海运价格上涨。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报告指出,91.67%的集装箱运输企业表示缺箱问题将持续三个月及以上。近日,8家主要的跨太平洋东行集装箱航运公司则表示将自今年2月1日起上调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1000美元。
菜鸟物流升级跨境运输
据了解,菜鸟全球供应链目前在世界各地推出的“头程运输”服务,提供从起运港到目的港之间干线运输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舱位预订和集装箱预订等。本次推出的舱位承诺包括,“接到商家下单后两个工作日内完成订舱,并逐票货物与商家确认离港时间。如果没有按时订舱,菜鸟全球供应链承诺赔付每单人民币100元”。
菜鸟全球供应链方面表示,订舱完成后,如果因菜鸟或菜鸟合作伙伴的原因导致商家货物错过了离港时间,包括被航空公司、船运公司甩货等,商家可以发起投诉。如果投诉成立,菜鸟全球供应链将按照“海运远洋货物每柜人民币1000元或者远洋国际干线费用的20%(取高者),海运近洋赔付国际干线费50%,空运国际干线费用10%的标准”进行赔付。
据介绍,本次开放舱位承诺的第一批覆盖范围包括亚洲、欧洲、北美洲、中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运港口和空运港口数量超过200个。“无论是非洲海边的卡萨布兰卡,还是欧洲内陆的布达佩斯,或是美国的圣安东尼奥和中东的迪拜,都在覆盖范围内。”
对于中国出口商家来说,菜鸟全球供应链承诺的舱位则包括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郑州、杭州、昆明、宁波、南京、石家庄、济南等城市发出的空港货物,以及上海、深圳、天津、广州、福州、宁波、青岛、厦门、义乌等地发出的海港货物。
“目前,全球进出口商家都面临发货难、发货贵问题。菜鸟全球供应链网络覆盖广,数字化程度高,解决方案成熟,我们希望用实际行动与进出口商家在一起,通过数字技术提高效率,通过与航空公司、船运公司的紧密合作,全力保障跨境运输通畅。”赵剑说。
韩国外商直接投资额连降两年
外企忙撤离,投资额已经连续两年下降
1月12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的《2020年外商直接投资动向》报告显示,以申报额为准,2020年韩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207.5亿美元,同比减少11.1%。实际使用外资110.9亿美元,同比减少17%。虽然韩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连续6年突破200亿美元大关,但自2018年起,投资额已经连续两年下降,并且外资企业数量明显减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大幅萎缩。跨国企业纷纷下调盈利预期,对投资计划持观望态度。大环境不景气,韩国吸引外商投资难度进一步升级。
分行业看,制造业外商投资额从2019年的82亿美元降至60亿美元,服务业外商投资额从2019年的148亿美元降至144亿美元,制造业投资额降幅明显大于服务业。有媒体分析称,因为韩国取消了外资企业法人税减免优惠,缩短了工作时长,同时提高了最低时薪标准,从而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上升,直接造成了相关投资减少。
与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下降相对应的,是在韩外国企业数量的减少。韩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撤离韩国的外资企业达173家,是2018年的3倍。受日韩贸易摩擦影响,2019年撤离的外资企业中,日本企业数量最多,共45家,占比&。日本对韩国直接投资额从2019年的14亿美元减至2020年的7亿美元,骤降一半。其次是美国企业,共撤离35家。
虽然传统行业对外资吸引力减弱,但新兴行业却表现亮眼。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制药、可再生能源等多个高科技领域的外商投资额均有增加,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由2019年的77亿美元扩大至84.2亿美元。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表示,韩国外商投资政策未来会加大向新兴产业及尖端科技产业倾斜,同时会加大相关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易之家专注外贸大数据收集、挖掘、应用及服务十余年;为解决“外贸中的诸多痛点”打造了全新的江南体育app下载苹果手机版 查询系统——GPM系统(tradesns。com)可帮助外贸企业快速找到相匹配的精准采购商、精准采购负责人,将80%的时间放在20%的精准客户身上,缩短客户开发周期和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和成单率。